消费和投资都是扩大内需的抓手,不仅要重视和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要重视和强化消费和投资之间相互促进而产生的合力作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加快国民经济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消费和投资是内需的重要构成,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加快国民经济循环,有助于扩大内需,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消费和投资所构成的内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
在支出法GDP核算中,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者共同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应的是内需,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应的是外需。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常被分别简称为消费和投资。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内需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而消费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显著。
2024年,按不变价格计算,我国GDP比2022年增长5.2%。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9%,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两者合计,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111.4%,拉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足见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
2020年以来,尽管受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超外需,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具体到不同年份,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互有升降,但平均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要高于投资,体现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
因此,相较于外需,内需已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相较于投资,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这种态势意味着,一方面,推动我国经济增长,需要在扩大包纸机内需上下功夫,鉴于消费和投资是内需的重要构成,它们都是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另一方面,应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扩容提质,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同时需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并相互成就,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消费和投资相互依存,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消费和投资都是扩大内需的抓手,不仅要重视和强化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也要重视和强化消费和投资之间相互促进而产生的合力作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加快国民经济循环。
一般而言,消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无论是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需要的生存型消费,还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消费的目的都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消费的主体是居民。投资主要是指用于增加物质存量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表现为对固定资产投资,例如企业购置设备、厂房、大型器具等,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都离不开投资,投资的主体多为企业。虽然消费和投资的主体有所不同,但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不过消费具有直接性,而投资通过消费这个环节实现。
消费和投资相互依存,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投资什么和投资多少,决定了生产供给什么和生产供给多少,也就相应决定了消费的内容和规模。没有投资,也就不存在可以消费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不论消费规模扩大,还是消费提质升级,都是以投资的增加为前提。同时,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投资生产出来的东西,若没有消费,就很难实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就难以为继。而且,消费需求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投资发生相应变化,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以适应变化了的消费需求,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一般逻辑。由此,一方面,投资是消费的首要推手,而投资必须以满足消费为目的,消费的变化又会影响投资作出相应调整来适应;另一方面,投资产生的新供给,也会激发居民新的消费,形成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供求动态适配。
需要指出的是,消费和投资相互依存,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意味着两者同等重要,不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还存在较大的投资空间。从产业结构看,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需要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资。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看,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夯实经济安全基础,离不开一定规模投资的支撑。从增进民生福祉看,以持续性投资不断补短板强弱项,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千家万户。如此,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不仅能带来消费规模的增长,也可创造新需求,推动消费提质升级,使消费和投资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以改善社会预期为抓手,加快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社会预期偏弱是主要表现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把稳预期摆在“三稳”首位,凸显了改善社会预期对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性。稳定向好的社会预期将直接对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产生正面影响,有助于加快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改善社会预期,要旨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振发展信心。社会预期主要依赖于市场主体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使GDP增速、就业、物价、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反映经济形势的代表性指标积极向好,不断消弭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大力营造有利于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提升的良好氛围。
在改善社会预期的推动下,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需要协同联动,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着力扩大内需。随着居民消费需求从实物消费为主转向实物和服务消费并重,居民消费日益呈现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化态势,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需适应这一态势,以消费结构变化为牵引,加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服务业发展,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工艺设计和质量,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同时,加大新工艺新产品开发力度,推陈出新,创造更多有助于激发消费新需求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如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围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优化投资结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重点向关键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倾斜,增加科技、教育和健康等民生领域投入。这既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也有助于实现促进就业、创造消费新需求和提振经济等一举多得的综合效益。需要指出的是,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应体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逐渐恢复并增强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促进民营经济恢复向好,这是衡量社会预期改善效果的重要标尺之一。